当纤弱的乐器皇后小提琴遇见雄壮的乐器之王钢琴,水乳交融、刚柔并济,构成了最完美的和谐!与巴赫、贝多芬一致被公认为乐坛"3B"的勃拉姆斯,虽然仅作有三首小提琴奏鸣曲,但就这一体裁来看,自贝多芬之后,也只有勃拉姆斯的这三首最接近"乐圣"的高度。
一直以来,勃拉姆斯给人的印象就是在严肃朴实的外表之下,所隐藏的热情而温暖的心,常常不知不觉得流露在其作品当中。这三首小提琴奏鸣曲可谓是勃拉姆斯最充满柔情、最容易接近的作品。
直到40岁以后,勃拉姆斯才首次出版小提琴奏鸣曲,第一号G大调作于1779年,因第三乐章主题是在勃氏一首艺术歌曲《雨点之歌》的旋律基础上发展而来,称为"雨点奏鸣曲"。在这一乐章里,小提琴与钢琴不断流畅地作出优美如歌的叙述,既抒情又极为动人。
第二号A大调虽不像第一首那么惹人怀旧但抒情意味不减。1886年,勃拉姆斯正在瑞士风景胜地托恩湖畔疗养,美好风光使他心中充满了欢愉。这首作品有两个昵称:即"名歌手"(因开头三个音与瓦格纳的同名歌剧相同)和"托恩湖奏鸣曲"(因此曲完成于瑞士托恩湖畔)。整首作品没有真正的快板,展现出勃拉姆斯在写作此曲时灿烂的阳光心情。
第三号d小调从1886年起创作完成于1888年,其间,勃拉姆斯的几位好友相继病逝与病危,音乐评论家们认为有宿命观渗入了这首作品。这首作品不同于前两首三个乐章的结构,由四个乐章组成,情绪也比前两首奏鸣曲复杂,乐曲强有力的性格呈现出戏剧效果。有着极高艺术鉴赏力的克拉拉·舒曼曾对它赞不绝口。其中,柔板乐章是勃拉姆斯最令人喜爱的创作之一,这是一首柔和的器乐赞美歌,感人的旋律和温柔的和声被评论家认为是"勃拉姆斯的作品中没有比这更雅致的了"。